专访艾长发副院长:学院综改托举美好前程,岗聘革新传承土木精神

2018-04-15 21:14:33 来源:463永利官网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近日,新一轮专任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正在我们紧锣密鼓地推行。针对改革方案形成的过程、具体实施和改革对于学院学科发展的作用、对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等几个方面,研究生新闻中心记者有幸采访到463永利官网艾长发副院长。艾副院长将针对以上问题做出具体解答。

直面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采访伊始,针对原有岗位聘任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艾副院长指出:“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聘任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职称身份定岗位等级,二是聘后管理后劲不足。‘平均主义’的观念、‘论资排辈’的现象不利于学院的发展、不利于激发教师潜能。原有制度下教师聘用等级岗位主要由教师职称身份决定,岗位聘用没有完全实现‘岗位能进能出、等级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模式。再者,原有制度下教师岗位职责不清、权责不等,考核标准过于笼统,难以实现量化考核。”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教育改革逐层推进,岗位聘任制改革也应运而生。”谈及此,艾副院长原本紧锁的眉头忽然舒展开来。

艾副院长解释道:当前高校学科竞争已近白热化,我们承担着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及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前有堵截者,后有紧追者,形势紧迫,任务繁重。当前国家正在部署与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我们正全力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为持续保持学院学科强势发展,学院以第二轮综合改革为契机,紧扣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紧抓“教师是学院与学科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个核心要素,集力解决师资队伍中面临断层、新老梯队衔接不畅、岗位责权不明晰等问题,改革现有学院教师岗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教师岗位评聘制度,建立新的学院人事制度,实施评聘分离、量化考核、激励先进,以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目的,为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院发展提供一流师资保障。

综改不是“一刀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2017年年底,学院向各系室中心、50岁及以上、35岁及以下、36~49岁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进行宣贯并征求意见。各个年龄层次的老师都积极为学院的发展、改革的推行“建言献策、增砖添瓦”。面对曾经为学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前辈教师;面对现在学院建设处于中流砥柱的中、青年教师;面对未来学院腾飞的年轻教师,艾副院长谈到: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激发教师潜能,共同服务于学院发展,共同为学院学科建设做出贡献。学院各取所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而这也是本次聘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其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 (1)为提升青年教师基础研究能力,敦促其快速成长,对于2016年及以后新入职的专任教师,设置了基础研究特设岗;对于35岁及以下(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专任教师,可选择基础研究特设岗,也可选择教学与科研组合岗。

  • (2)为让36~49岁年龄阶段的青年教师承担承前启后的角色,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任务的教学与科研岗位组合。

  • (3)为充分激发50岁及以上(1968年1月1日以前出生)教师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累积厚实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学院制定了463永利官网终身教师岗位设置方案,符合条件的教师可自主选择。

  • (4)针对成都校区延聘、聘期不足三年(196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以及峨眉校区交通土建系的教师,可以选择不进入新方案所设置的岗位体系,沿用2005年制订的岗位聘任办法。

  • (5)为引导学院内部在技术服务、应用型研究有专长的部分教师到学院相关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消除该部分教师对离岗之后的编制、身份、人事关系、工龄计算、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和职称评定等问题存在的顾虑,明确其创新创业的合法性,保障其合法所得的待遇,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学院允许教师离岗进入学院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对该部分教师特意设置了“个人正式岗-创新创业岗”(简称“双创岗”)

初步改革显成效,步入深水需攻坚

我们的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是一个由蓝图到落地的渐进过程,从2015年4月8日我们首次提出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到2018年3月20日形成目前正在推进试行的《463永利官网专任教师新一轮岗位聘用实施方案(2018-2020)》文件,历时近三年,其中包括多次大小会议、校内外调研、专题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其中,为了改革红利能够惠及所有教职工,学院多次在各年龄阶段的教师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贯彻和采言纳意,得到了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整个改革推动过程可谓细致入微,严谨有序。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教师们已然化压力为动力,教师们已逐步转型并集中精力专研于教学与科研,目前已初见成效:

  • 教师申报自然基金的积极性已得到提高,今年年申报基金数量已达120项,比去年增加了近40项;

  • 教师参与实践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今年申报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及个性化实验项目达40项,是去年的5倍;

  • 教师参与学院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目前学院的各项发展计划申报均得到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这一轮岗位改革聘期到2020年年底,经过全院教师的努力,教师成长、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将会在这一轮聘期结束即2020年底将见成效,届时我们拭目以待。”

“本次改革,我们力求改变教师凭职称获薪酬和论资排辈求发展的局面,同时将学院由从动发展变为驱动发展,最终有利于学院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生工作一流、科学研究一流、党建工作一流、管理服务一流,并逐步实现学院整体一流。改革后,教师的责权利更加明晰,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努力方向更加清晰,同时收入也将会稳中有升。对于年轻教师,将可更静心于基础研究,有利于发挥其潜能,加快成长步伐;对于青年教师,将会更专注于教学与科研,有利于增强担当意识,提升竞争力;对于资深教授,将会更倾心奉献于学院发展,发挥个人特长与优势,有利于带领年青教师成长;同时学院提供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激发教师个人创新创业的热情,更利于发挥个人爱好与专长。”艾副院长踌躇满志地说道。从他坚毅的目光里,笔者看到了这位学院干部对于改革势在必行的决心和对于实现未来美好蓝图的信心,令人顿生敬意。

关于改革推行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艾副院长也坦然承认,“本方案打破传统教师聘任办法,在全校范围内尚属于首次尝试,学院需要在一边试行的过程中一边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以使其趋于合理。当然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将会本着‘有利于一流学院发展、有利于一流学科建设、有利于教师发展,充分尊重教师个人价值’的原则及时进行研究和调整。”

艾副院长再次强调,改革中目前还有一些细节尚未顾全,但此次教育综改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势在必行,未来可期。临近采访尾声,艾副院长也献上了对我们的综改事业最真挚的祝福:

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务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机遇,我们抓住;面对挑战,我们迎接;有了任务的压力,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勇于挑战,方能超越,让我们共同努力,同行新时代,共创新成果。

记者:罗浩原 鲜晴羽 图片:罗浩原 王泓颖

来源:46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