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七点半,由共青团永利463官网委员会和永利463官网研究生会主办,463永利官网研究生会承办,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张清华教授主讲的第二十九期眷诚大讲堂在九里校区逸夫楼4408成功展开。此次眷诚大讲堂的主题为“港珠澳大桥背后的交大力量-钢桥面板疲劳的研究及进展”,由樊惠惠同学担任主持。

“一桥连天地,天堑变通途”。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张清华教授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本次的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有: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重大挑战及背后的交大力量,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主要研究成果,高性能桥面板(OSD和OSCD)的主要研究进展,钢桥疲劳损伤智能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张清华教授就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高性能桥面板(OSD和OSCD)的主要研究进展展开了重点的介绍。
张清华教授别开生面的开场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他没有很快进入主题,而是先向463永利官网、永利463官网桥梁工程系、导师李乔教授、卜一之教授、研究生团队、家人致以真诚的感谢!讲座伊始,张清华教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23日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徐飞校长“压缩时空是一场革命,交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重要论断和我们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的现阶段建设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高度契合,交大人在重大历史机遇期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一代代交大人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中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港珠澳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此后,张清华教授介绍港珠澳大桥建成的重大意义及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明确了围绕港珠澳大桥高品质长寿命建设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岩土系马建林教授团队、桥梁系廖海黎和李明水教授团队以及张清华和卜一之教授团队在大直径钢管复合桩、通航孔桥和非通航孔桥抗风安全性以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关键技术三个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我们三个研究团队的成果作为海上装配化桥梁设计建造成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支撑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于跨海长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学们为张清华教授的深情所感染,为我们研究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做出的贡献深感自豪。

谈及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主要研究成果,张清华教授首先向同学们普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疲劳失效机理的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了永利463官网高性能桥梁新结构及新材料研究团队以港珠澳大桥为研究对象,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强调依托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进程,实现了我国的钢桥产业升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
紧接着张清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高性能新型桥面板(OSD和OSCD)的主要研究进展。“与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高性能新型桥面板(OSD和OSCD)更能适应如今重载、高速、‘大交通量’的现代交通对长寿命桥面板的需求。同时,它还具有焊缝数量少、缺陷概率低、局部刚度高等优点。而且相对于传统桥面结构体系而言,新型高性能桥面体系的失效模式由纵肋腹板围焊焊趾开裂迁移至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的顶板焊趾开裂,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大幅度提升”张教授自豪地说到,现场也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之后,张清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永利463官网高性能桥梁新结构及新材料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钢桥疲劳损伤智能监测与评估系统和既有铆接钢桁梁性能退化机理与加固方法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讲座的最后,张清华教授一一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同时张清华教授在现场亲自给大家书写了“爱国爱校、敬业尽责、勤学深思、求真务实”16字寄语,指出这是钱冬生先生总结的交大桥梁精神,是一代代交大桥梁人的精神底色,勉励大家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贡献力量。至此,本期眷诚大讲堂圆满结束。


文字:严强 摄影:李子豪 编辑:苏婷
来源:46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