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漫笔》是2016年钱冬生教授98岁时出版的,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是为120周年校庆献上的一份厚礼,历史将为他鼓掌!
很多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那是一个哀恸的早晨,得知钱冬生教授去世,非常震惊,很多人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昨天还见他老人家好好的?”我是陪同胡正民教授去钱教授家中吊唁的,见到了钱教授最后一面,只见他神情安详地躺在床上,感觉他就是小憩片刻,他是不会离开我们的。走出那间卧室,我还不解地问:“钱教授,真的走了吗?”
钱教授的去世,让整个交大校园蒙上浓郁的哀伤。
往事历历在目:
2014年教师节过后几天,钱冬生教授夫妇搀扶着来到土木学院资料室,我兴奋地迎上去:“钱教授,教师节快乐!省委书记都来看望您,您德高望重。”只见钱教授笑眯眯点头。我打开电脑给他看新闻:“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书记王东明来到永利463官网九里校区,亲切看望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96岁的钱冬生教授……钱冬生教授向王东明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桥梁工程技术发展情况,就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谈了见解。交谈中,看到钱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王东明叮嘱学校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老教授、老专家们学识渊博,理论造诣高,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丰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照顾和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也要为他们继续从事科研、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提供良好条件,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钱教授看后仍是笑眯眯点头。他接下来说:“今天来找你,还是为老教授写专访的事,我一再呼吁,这件事刻不容缓呀!我又给学院领导写了信,你转交他们,再不重视就来不及采访老同志了。可惜你平时工作很忙,不能分身。”我接过钱教授的信认真读起来,信是钱教授手写的,不认识的字就问他,他很耐心地告诉我。钱教授经常给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写信,为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他说:“要重视文献工作,对既往的经历加以总结、记述、评断,并载入史册,用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表彰先驱者,激励后继者,并探索铁路的建设规律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要给有贡献的科技专家立传,其目的是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每每读钱教授发自肺腑的心声,油然而生敬意,经常会感动得流泪。
教师节之前我曾问过钱教授,您在交大工作生活快70年了吧?你是学校最长寿的教授。钱教授笑眯眯地说:“我1949年3月回校工作,1951年起任教授直至退休,在母校教书44年,退休后一直在这生活。这所学校住进了我心里,离不开了!”这是钱教授的肺腑之言,他是离不开交大,交大桥梁事业的发展壮大辉煌更离不开钱教授的贡献。1949年至2016年9月钱教授去世,他在交大工作生活了67年,他的女儿女婿也在交大工作,外孙是交大毕业生,祖孙三代都是交大土木人。
2015年3月刚开学,钱冬生教授夫妇搀扶着来到我办公室,落座后钱教授拿出新一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给我看,他说:“我在学习的时候,有些做了标记,你可以看看。写单位史者需重视其资政和育人的作用,让继任的领导了解本单位优良传统和主要成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清楚弱点和失误,懂得在位时注意什么,规避什么,使成就更辉煌,缺点得到克服,也使继任的领导及时了解自己的职责,提高领导能力。”
一位临近期颐的老人站在你面前,思路清晰,滔滔不绝的讲党史、讲校史、讲一些历史过往中的人和事、讲对国家和民族的期许、讲《“将进酒”的唠叨》,没有人会说他是“老人”,感觉钱教授就是一幅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永远挺立在山巅。
教育成长:
钱教授1918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镇江,曾祖父出生于书香门第,教过书,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在军营里当过文书,在农民起义的岁月中,祖父颠沛流离,从江苏蒋堰一直北逃,落脚扬州、镇江一带,与朋友合资开店做茶叶生易。钱教授读中学时,学校教导学生的是:“爱国必须读书。”当时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和普通中学分开,镇江只办师范,扬州等其他地方有普通中学。于是他就读于扬州中学。扬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抗日战争爆发前10年,扬中既已办学成绩卓越著称,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校友中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著名理论家胡乔木;“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全国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吴征镒和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等。钱冬生教授是扬州中学的杰出校友,学校以他是桥梁专家、资深教授为荣。钱教授受益于中学的国文和西洋史老师张须(字 煦侯)先生的教诲,几十年来博览群书,形成了专心、细致、博览、慎思的阅读习惯。
钱教授曾在上海交大就读,因77事变战乱,在上海交大读了一年多就转入唐山交大,同期从上海转入唐山交大的还有佘畯南、杜庆华等。在唐山交大学习时又开始流亡,大二下学期至毕业是在平越度过的。他对贵州的印象是:山多:坐汽车赴平越途中,见到连绵不断的山峦,脑海中浮现出王阳明的诗:“连绵天际,飞鸟不通。”更对诗词的意境增进理解。歌谣多:“不要起早,不要洗澡,抽点鸦片才好。”苗民与汉人的关系很融洽。传说苗族人有蛊术:为了蛊术,一个同学闹了笑话。有的学生问苗民:“有蛊吗?”苗民不屑理睬胡乱回答。贵州有瘴气:瘴气是有颜色的,有黄色的和绿色的。当时可以收听到广播,许多苗民会讲汉语,赶场时沟通没有问题。
老唐院号称“金字招牌”,毕业生享受“铁饭碗”,这是对唐院毕业生质量信得过的最好评价。那时的老师无论专业和讲课风格有一个共同点:1、勤——即勤奋,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就能发现无涯学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2、苦——即吃苦,学习之苦,苦在必须经历枯燥与烦闷,冷板凳一坐,于寻欢享乐、功成名就等个人利益得失必有所舍弃,而学习之最高境界,在于自讨苦吃、自觉学习。3、思——即思想、思考,学之要旨在于思、在于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乐——即快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刻苦学习、精于思考后有所悟有所得便是快乐。治学就是苦中作乐的过程。5、迷——即着迷,对书籍、对知识要有痴迷的劲头。所以平越办学条件即使艰苦,但老教授们对学生的要求毫不放松,不合要求的图和作业,都被退回重做;地形测量、铁路测量实习,则在城外山坡上进行,不管山路如何崎岖,学生如何分散,年近花甲的伍镜湖教授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去查看指导;考试制度,严肃认真,对于违反考场纪律的事情,处理起来铁面无私。每周课内学时不过16节左右,但老教授并不因课内学时不多而浓缩讲授内容,而是将课程重点讲深讲透,作业安排得度;对于可以不讲的内容,则硬是不讲;在学习方面,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对外文教材,老教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抠。经过这样的锻炼,毕业生优势就突显出来了:会计算——就是能从事结构和线路等方面的工程计算;会制图——能绘制结构设计图、线路图、房屋建筑图以及各种工程用图;会测量——能勘测,能做施工测量;英文好——看文献,不困难,表达能力强;能力强——工作认真,尽心尽力,一丝不苟;人质朴——务实,可靠。最显著的代表人物是茅以升先生,他由于1920年做出以桁架拱桥二次应力的计算为主的博士论文,故在1920年就已闻名中外。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林同炎,由于在美国首先大搞预应力混凝土并且取得卓越成就,现已成为土木工程界国际知名人物。科学院已故院长竺可桢,则是早就改攻气象学,并且早就成为举世瞩目的气象专家。有这样几十位卓越的老前辈带头,再加上众多的实干家在工程界不同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唐院铁饭碗、金字招牌就形成起来了。可以说交大优良的传统,都是唐院老一代教授培植起来的。
学术成就:
钱教授于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茅以升院长为他写了推荐信,到华北水利委员会工作(重庆),后来他又到宝天铁路工程局任工务员;1945年赴美国实习。1949年返唐山工程学院(后来的唐山铁道学院、永利463官网)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桥梁教研室主任、铁道工程系副主任;1978年至1995年任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委员、桥梁工程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至1995年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1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编委、桥梁分支主编;1983年任中国铁路桥梁史编委;1984年至1989年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1985年被授予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荣誉奖;1985年被广东省交通厅聘为洛溪大桥建设技术顾问组组长;1990至1997年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聘为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技术顾问组副组长;1992年被聘为广东虎门大桥技术顾问组顾问;199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顾问;1997年被广东省交通厅、珠海市人民政府聘为广东伶仃洋大桥工程顾问;2000年被交通部及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润扬长江大桥技术顾问;2002年获茅以升科技奖桥梁大奖。钱教授著有《几种超静定桥的力素分析》、《钢压杆的承载力》、《钢桥疲劳设计》等10多部著作。钱教授1993年退休后,仍心系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并亲力亲为、笔耕不辍,85岁出版《科学地对待桥渡和桥梁》,86岁主持编写《中国铁道百科全书——工程与工务卷》,88岁出版《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89岁校译《大贝尔特海峡东桥》,90岁出版《谈桥梁》,94岁编译出版《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98岁出版《期颐漫笔》。钱教授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锐意开拓,与时俱进,淡泊名利,仁爱宽宏,无私奉献;毕生致力于桥梁结构型式、大跨悬索桥、钢桥稳定与疲劳、桥梁设计规范、桥梁历史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为永利463官网桥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国桥梁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享有崇高声誉。
教书育人:
作为桥梁专家和教育家,传道、授业、解惑是钱教授的毕生追求,对教学他思索很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力求其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他强调:要将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学繁琐而细致,任何环节要有章有法;要重视教学规律,这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途径;要提高师资水平,它是根本大计;课堂教学总结老教授的教学经验很重要;培养开拓型人才。钱教授常说:作为师者,一是要无意求闻达;二是要术业有专攻。
追忆名师:
胡正民,原永利463官网党委书记、校长,1956级桥梁班班长。他动情地说:“我的老师钱教授,是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正派正直,教学严肃严谨。我们桥梁班当时有64人,毕业61人,肄业3人,我的学号60787,这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交大号”。那时钱教授在中国土木界就很有名气了,当时的教授很少,教授们思路开阔,重视中外交流,我们学生受益匪浅。记得我们大二时,学术气氛很浓,经常有报告会,主要是请外国专家讲,像校外的苏联专家西林工程师讲武汉大桥施工经验;波兰专家贝涅克教授讲预应力钢结构。这些报告会学生很感兴趣,不用召集没有一个不去听的。那时本校的苏联专家雅科夫列夫、纳乌莫夫、包布利可夫等也经常举行报告会。唐院,素以教学严谨而闻名,考试也是采用淘汰制,大学期间和我一起入学的有180人,到毕业时仅剩下100人左右,一门不及格补考,补考还不及格就留班。我毕业后一留校,就有幸成为了钱教授的助教,钱教授主讲的课程有“钢桥设计”、“钢结构设计”、“桥梁概论”、“桥梁水文”等,辅导学生之前,钱教授要看我的笔记。我第一次独立讲课之前,钱教授帮我做了很多必要的培训,我的讲稿他看后并修改,试听了几次才允许我登台讲课。带学生去乌斯河实习,年近60岁的钱教授亲自带队,和学生同吃同住,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我夜里去值班,他叮嘱我要注意安全。钱教授历史知识丰富,当过编辑,文字功夫特别好。钱教授对学生好,鼓励年轻人走在时代的前列,期待学生们未来的事业有所成就。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的春天来了,钱教授一下子精神焕发起来,旺盛的精力把我们年轻人都带动得心潮澎湃,他忙于编写培养方案、编教材、写教案,经常通宵达旦。钱教授一直笔耕不辍,执着的精神感人至深,他写自己半个世纪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启发后起之秀们认真思考。重视文献工作,要给有贡献的桥梁工作者立传。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搞好桥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科研单位、教学单位本身的历史记叙;搞好中国桥梁史。对既往的经历加以总结、记述、评断,并载入史册,用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表彰先驱者,激励后继者,并探索铁路的建设规律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韩风险,本校桥梁专业77级学生,原中国铁道建筑股份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荣获过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他说:“钱冬生教授是交大(唐院)知识分子脊梁。我印象深刻几点:一是治学严谨,当年桥七七他唯一亲授钢桥,全班考试最高分76分,其它课程90多一百分有的是;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我毕业后无意在大桥工地邂逅钱教授就有两次。五六十岁的人,一个人低调地到现场调研,难能可贵;三是淡泊名利,像钱教授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深造旨的学者,无暇顾及所谓的院士和其他名誉,令人敬爱。”
杨顺生,本校桥梁专业78级学生,西南交大土木学院教授、博导。他说:1978年以后,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钱教授在进行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主张一是要摸清国内外水平,看准方向,选好突破口;二是要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使路子越走越宽。钱教授培养博士的特点在于引导博士生沿着不同的方向自我成材,不受指导教师业务专长的限制。1985年,钱教授第一位博士生强士中师兄答辩,我们桥梁的学生去旁听,记得答辩委员会委员有钱伟长教授、美国卞学潢教授、西安交大陈绍藩教授、孙训方教授和钱冬生教授。当答辩委员会主席钱伟长教授宣布,强士中的博士论文《动态松弛法和板件承载力》答辩通过,全场掌声雷动。钱伟长教授给予《动态松弛法和板件承载力》高度地评价:“该论文首次向我国引进了这种计算方法,并有所改进,成功地快速算出板件在面内受载时的承载力。”当时钱冬生教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万田保,1988年毕业于本校桥梁专业,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2017-2018年度十大桥梁人物”候选人。他说:钱教授给我们上过课,他对我们要求严格,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理论课,更要重视工程实践。他说过的话“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对我影响至深,成为了不少同学的座右铭。我1988年报考钱教授研究生,保留学籍先上班,等我读研的时候,钱教授已经不带硕士研究生了,但是他还是关心指导我。1990年钱教授办悬索桥培训班,我帮忙筹办、跑腿,为他的书当校对。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请教钱教授,他在百忙中写信指导我如何做?读什么书可以更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2014年,我还拜访过钱教授,他送我两本书,还在他家吃过饭。
张杰,钱教授硕士研究生、女婿,西南交大土木学院副教授。他说:老人家那一代知识分子令人敬佩,每次回家见到老人家,他都是在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终身的爱好和习惯,读书、读书、乐此不疲。生活上老人家没有什么要求,处理什么事情不为自己考虑,总怕麻烦他人,有时生病了也不言语,能扛就扛,到医院看病还要全家齐动员,才肯由我们陪着上医院。老人家希望儿女都留在祖国工作,儿子去美国读书他反对,儿子毕业定居国外他也有意见,直到去世前还在动员儿子回国工作。老人家为人师表,关心年轻教师成长,桥梁系曾经分配来一位清华大学土木专业硕士生,因为不习惯交大的环境和生活,情绪低落,老人家就给以关心,帮助这个年轻人走出困境。“文革”中,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瘫痪,老人家就自掏腰包去大桥局、宝鸡桥梁厂、山海关桥梁厂“安家”,这个厂住几个月,那个厂住几个月,帮助工厂解决技术问题,帮助培训业务骨干,和工人打成一片。老人家没有一点架子,他给工厂提过很多建议,帮助生产部门少走很多弯路;他培训技术人员也要精心备课,上课专业术语使用多一些;他给工人讲课则语言通俗易懂,很受工人欢迎。老人家还经常到车间去、到工地去,给工人讲生产上应该怎么做,工人都能听懂。他是自愿到工厂去的,从来不接受工厂一分钱的补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老人家的教学任务很重,去工厂的时间少了,可是工厂的技术人员还是经常写信向老人家技术咨询,有的请教生产问题,有的请老人家帮助查找资料;有些人甚至他都没有见过,写信就说是我们厂老工程师介绍找您请教技术上引进的事。老人家刚去世那阵,还有人写信来问候,请教问题,后来听说老人家走了,哽咽地说:“钱老怎么走了,他可是我们桥梁届的老前辈和主心骨。”我读研究生期间,老人家也带我到这三个工厂实习过。上世纪六十年代,桥梁建设施工问题日渐增多,在老人家的提议下,大桥局先是试办了内部刊物《桥梁建设》,1971年该杂志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共同出版的桥梁工程科技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老人家当了多年顾问,功不可没。
我写作《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书时,请教钱教授,他滔滔不绝讲起了土木人峨眉建校的故事:1964年教研室派劳远昌、车惠民、何教授、卢和乐、彭胤宗等老师到峨眉修路修桥。他们无处可居,只好住在庙里,几位老师天天在工地上奔波,不仅指挥还亲自参与各项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时何广汉是设计负责人之一,承担设计、修建学校的路、桥梁和水源井工程。四号桥是何老师指挥修建的,据说时间紧,给桥命名几分钟搞定,从左向右按桥涵顺序排号就定了“四号桥”。设计“四号桥”何老师挨了整,当时是按桥梁设计规范,除汽车设计荷载外还考虑了履带式验算荷载,可造反派说,履带式验算荷载就是坦克,能捣毁学校的机关大楼,有“造反”嫌疑。工民建的路湛沁老师不同意采用干打垒建房,因为以土为主,建土墙房子,峨眉自然环境不允许。可是干打垒战斗小组偏不听,用郭司令当剑打压知识分子,于是干打垒战斗小组用土做墙建大教室,一层层垒,再架上屋架,盖上屋顶。为此路湛沁老师忍气吞声挨了不少批评。1966年9月的一天,夜间大雨滂泼,一声巨响把大家都惊醒了,以为是惊雷霹雳,天亮后方知是刚刚竣工的教学楼倒塌了。后来几位老师反复研究试验沙石比例,所建的房子坚固耐用,都是用峨眉河沙石加水泥做成砖砌成的。
钱冬生教授是有福之人,因为他有一位好夫人。
夫人李绮云:1925年出生,是我最敬仰的师母之一,她退休前是开滦煤矿医院的药剂师。师母拥有一种格外动人的神韵,宽厚仁慈、善解人意,温文而雅,慢声细语,沉静的神情中蕴含着坚毅,受人爱戴。
钱教授和师母常常到我办公室来,钱教授给我讲学校历史,解读国家大事,师母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等候。钱教授经常买书,有时推荐给我读,他们家订了很多杂志,有时带来给我看,经常推荐《求是》上的好文章,在钱教授的影响下,我也订了《求是》杂志。钱教授有时到学院开会,师母会把钱教授搀扶到会场,然后不声不响地离开,她计划好时间再来接钱教授,如果提前到了她会到我办公室闲坐一会,和我聊聊家常,就像慈祥的老奶奶一样。有时师母会带好吃的给我,有时是她亲手炸的带鱼,有时是切好的香肠,有时是几包小点心,有时是几个水果,令我感动不已。我学习植物扎染,用洋葱皮给师母染了一条丝巾,她经常戴着来我办公室,告诉我:“非常喜欢!”师母每次搀扶钱教授出门都要带个口袋,里面装一个坐垫,我不明就里,她说:“路上休息给钱老师垫椅子上。”每次去钱教授家,师母都会为我冲一杯咖啡,她会端出水果和点心让我吃。师母在给予钱教授无微不至照顾的闲暇时间里修习国画,其作品以花卉题材为主,她画的《牡丹》装裱后挂在家中雍容华贵,其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师母心态好,喜欢学习,没有微信的时候,可以打字发短信。有了微信后更是娴熟使用,拍她画的画给我看,给我看她玄孙的照片,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师母喜欢种花,她家住一楼。她把窗前的花园打理的很好,让小花园四季有花,她送过我一盆君子兰,并说:“兰花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
如果说女人是一部书,师母就是一本精装书,一本有内涵有质量的好书。她所传递的信息,淡若幽兰,内秀温婉,善于理解钱教授的博大精深和家国情怀。从她无数次深情凝视钱教授的目光里我们读出了她对爱情的真诚与细腻;从钱教授安静地接受师母为他抻抻衣角,拉拉衣袖,戴正帽子的一个个小动作中,不难看出他们是幸福的伉俪,是一生中彼此能够读懂的人。钱教授和师母1948年结婚,他们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68年。人们常说,伉俪情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钱教授走时98岁,师母比钱教授晚一年离世,2017年她92岁。师母这部书充满了四季情怀,蕴含着无穷魅力,每一个章节都令人着迷,每一段文字都有韵味,让人读出感动!读出优秀!
百岁诞辰之际,钱冬生教授一定会感知师生们对他的思念。最近成都总是在下雨,在这位精神坦荡的老教授故事里,我们的心胸都会为之一洗,此去再无钱教授夫妇漫步镜湖岸边的身影,他那一身书卷气已成追忆:人格作品两相敬。
艾莉
写作于2018年7月
来源:46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