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至23日,第一届全国动力多灾害工程结构防护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国际防护结构学会、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463永利官网、广州大学防护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旨在加强结构工程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我国结构工程学科研究人员及青年人才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欧进萍院士、陈政清院士、杜彦良院士、杨永斌院士等出席本次大会并做报告。大会主席由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郝洪院士担任。会议吸引了国内外工程结构防护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研究生约400余人参会,以“动力多灾害作用下工程结构防护研究”为主题,就工程结构抗震、抗爆、抗冲击性能、工程结构抗单一/多灾害可恢复性、动力计算与数值方法、动力试验方法、设计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463永利官网师生组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土木学院院长助理勾红叶副教授、桥梁工程系副主任李小珍教授、张迅副教授、姚昌荣副教授,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刘艳辉副教授、许浒老师,交通土建系贾宏宇副教授、李晰老师,以及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共计2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盛宴(图2)。

图1参会教师合影

图2参会师生合影
22日下午,李小珍教授受邀主持了大会主题报告(图3)。

图3 李小珍教授主持大会主题报告
23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李小珍教授受邀作了“钢桁梁桥上移动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风洞试验与行车安全控制”的特邀大会主题报告(图4),主要探讨了钢桁梁桥上高速移动列车的气动特性试验研究及行车安全控制;姚昌荣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DEM-FEM方法的滑坡冲击桥墩的动力响应分析”的大会分组学术报告(图5);许浒老师作了题为“基于爆炸模拟的柔性防护网系统多体冲击力学响应及分析”的大会分组学术报告(图6)。

图4 李小珍教授做大会主题报告

图5 姚昌荣副教授做大会分组报告

图6 许浒老师做大会分组报告
在23日下午的大会分组报告,五位博士生吴金峰、宋立忠、王党雄、梁林、杨琪分别作了题为“大跨桥梁桥塔对移动列车气动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基于波导有限元和二维边界元的城市轨道交通刚构箱梁声振特性分析”、“中低速磁浮列车-桥梁系统竖向耦合振动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减振垫浮置板用于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的减振降噪研究”和“一种盾构隧道壁后注浆隔震层材料试验研究”的大会分组学术报告;同时,团队的五位硕士生杨得海、张泽田、高慰、唐庆、郭镇分别作了题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桥塔地震损伤演化”、“桥梁墩高对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列车运行对高铁站房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大跨度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风-车-线-桥耦合振动研究”和“桥梁截面形式对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综合噪声影响研究”的大会分组学术报告。

图7 四位博士生做大会分组报告

图8 五位硕士大会分组报告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民用建筑不仅面临着地震、强台风等动力自然灾害,也面临着人为因素导致爆炸、冲击等强动力荷载。如何提高工程结构在动力多灾害作用下的性能仍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工程结构在动力多灾害作用下的响应、损伤破坏及设计方法仍是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通过此次跨研究方向的学术交流,各领域专家展示了创新思想,相互启发,大力推动了土木工程结构在动力多灾害作用下综合性能的研究水平。

编辑:苏婷
来源:46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