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十时,由研究生院主办、463永利官网承办的“创源”大讲堂之高等土动力学系列讲座第二场在西南交大九里校区镜湖宾馆院士厅如期展开,主讲人是来自法国的国际知名岩土力学专家Pierre-Yves Hicher教授。本次高等土动力学系列讲座为时三天,分三场进行,学院相关专业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讲座。
Pierre-Yves Hicher教授为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国际期刊ASCE副主编,法国最高学术荣誉特等二级教授获得者。Hicher教授于1979年在法国中央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于1985年在法国居里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曾任法国力学材料研究部兼职科学顾问;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土—结构—材料实验室研究员;法国南特—圣纳泽尔土木工程实验室主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土木工程力学研究所主任;美国麻省大学客座教授等。Hicher教授的研究涉及土颗粒尺度效应、土颗粒运动、循环加载及土材料流变等多个当代岩土工程前沿领域。

Pierre-Yves Hicher教授在进行学术报告
本场讲座承接了第一场关于振动等概念的讲述,主题是土的动力特性,分为相关试验程序、微小应变硬化、循环行为三个方面。Hicher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土的动力特性的室内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低应变测试和高应变测试两大类。围绕低应变测试相关试验,Hicher教授具体介绍了共振柱试验和压电弯曲原件试验两个典型试验,针对高应变试验,又分别介绍了循环直剪试验、循环三轴试验(CTT)和循环扭剪试验(CTST)。对于每一个具体试验,Hicher教授从试验仪器、原理、操作方法、优势和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介绍。随后,Hicher教授对“Non-linear Elasticity”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讲解,尤其重点讲述了关于stress dependency 和density dependency的性质。接着,Hicher教授结合相关图表介绍了在几种典型土层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正割模量随应变幅值的变化规律,并就如何模拟基于secant模量和阻尼比的循环应变幅值的影响问题引入Hardin-Drnevitch模型和Ramberg-Osgood模型。

Pierre-Yves Hicher教授讲座现场
最后,Hicher教授对土的循环特性进行了总结,并认为这是导致震区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坦诚的说到模拟土的循环行为工作的艰巨性,让我们深刻感受到Hicher教授关于科研的执着探索精神。

文字记者:李振 摄影记者:韩俊辉 编辑:吴冬
来源:46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