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系列工作成果展之建筑工程系

2019-05-15 16:11:11 来源:研究生新闻中心 蒋新政 图文:蒋频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463永利官网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院系,始终将“三全育人”的思想内涵融入到全院的各项工作中。“科研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关键在科研,重心是育人。在余志祥主任的指导布置下,建筑工程系积极响应学院在“科研育人”上的工作安排,通过建立科研育人导向机制与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团队评价制度,构建学术诚信体系,戮力同心,劈波斩浪,争优创先,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育人”经验。

永利463官网建筑工程学科历史悠久,现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早在1957年,该校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培养结构工程领域的人才。在路湛沁、陈家蘷、方根生等老一批学者的带领下,经过几代建工人的努力,建筑工程系形成了一支功底扎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结构工程领域的人才,在结构工程、交通工程领域解决了大量的工程结构技术难题。

该系获得了2个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与多个一等奖、英国领事馆“设”想家抗震设计挑战赛总冠军,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目前,建筑工程系形成了以抗冲击、抗震、抗风、建筑工业化技术等为主要特色的结构工程学科。

建筑工程系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授9人(含兼职4人)、副教授13人、获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3人、在国外学习进修一年以上10余人、入选全国“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1人。

该系在结构冲击与防护、结构抗震与防灾、结构风工程、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技术4个方向上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截至目前为止,该系承担纵向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铁路总公司课题、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并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5年来,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获批专利59项,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3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他奖项10余项。

谈及“科研育人”理念,以李彤梅、赵世春、余志祥、苏启旺、刘艳辉、潘毅等老师为先进代表的建筑工程系在践行“科研育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余志祥老师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和学术取向,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将专业讲解和人文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努力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术交流与专业竞争的能力。时常与学生开展人文历史知识交流,引导学生塑造优秀品格和人格魅力。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包括牵头组织建立“结构名家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指导学生展开试验技能与计算机分析技能的训练,以期学生在科研技能上获得快速成长。

1_副本.jpg

余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创项目试验

2_副本.jpg

余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

潘毅老师在培养学生时,坚持传承永利463官网“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经常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完成实验,撰写论文。经常教导学生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为了让学生协同合作,按照研究方向,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带领和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掌握抗震研究的最新动态,学习抗震领域前辈的治学精神。带领学生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写,将抗震科研成果纳入技术标准,解决抗震工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弘扬抗震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潘老师经常带学生去防灾减灾教育馆、北川地震遗址纪念地等参观和学习,激发学生投入抗震防灾事业的热情。组织学生参加抗震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公众。

3_副本.jpg

潘老师带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

4_副本.jpg

潘老师参加学术论坛

463永利官网官方微信.jpg

来源:研究生新闻中心 蒋新政 图文:蒋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