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永利官网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院系,始终将“三全育人”的思想内涵融入到全院的各项工作中。“科研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关键在科研,重心是育人。在富海鹰主任的指导布置下,岩土工程系积极响应学院在“科研育人”上的工作安排,通过建立科研育人导向机制与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团队评价制度,构建学术诚信体系,戮力同心,劈波斩浪,争优创先,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育人”经验。
永利463官网岩土工程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39年,茅以升教授率先在该校开设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课程,开启了我国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工程学(上世纪70年代,该学科扩名为岩土工程学)的先河。1987年该校岩土工程专业被铁道部确定为重点学科,2007年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目前岩土工程系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培育基金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授15人(含兼职8人),副教授12人,获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5人,在国外学习进修一年以上10余人。
近年来,该系在岩土地震工程、高陡边坡工程、山区特殊岩土体力学和深基础及地基处理4个方向上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岩土工程系承担纵向科研课题共计33项,其中“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项目22项。承担或参与众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西部开发科研课题,如汶川特大地震、京沪高速铁路、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同时也承担或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岩土工程系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其他奖项10余项,学术地位和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知名、国内著名、部分领先的水平。近5年来,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220多篇、SCI/EI检索收录150余篇、国际顶级科技期刊80余篇。形成了以解决高速铁路、复杂山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土建岩土工程关键问题为主要特色的岩土工程学科。在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支挡结构抗震、西部特殊岩土体多场耦合和现代深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认同,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谈及“科研育人”理念,以富海鹰、邓荣贵、张建经、崔凯、毛坚强、徐华等老师为先进代表的岩土工程系在践行“科研育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崔凯老师坚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的全过程,将个人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底线要求,强化学术评价中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严格要求。邀请学科和行业的名家和优秀校友来校开展讲座论坛,充分发挥标杆引领、榜样示范作用。牢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意识,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搞科研、坚持科研反哺教学。主动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方法传授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良好的创新意识、系统的科学思维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崔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国际会议

崔老师与团队留学生
毛坚强老师对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始终将教学与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并落实于实际行动。以自己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科研作风,并为以后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奠定基础。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国在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后续科研项目的完成乃至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现代教育思想和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到对学生科研指导的工作中,以培养具有高科研意识、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老师带领学生实习

毛老师进入实际工程第一线
徐华老师积极学习党的纲领、各项方针和政策,给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强调科研应与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科学问题或具体的工程问题为目标,做好基础理论的储备和试验方案的规划,认真开展试验的每个步骤,坚决杜绝篡改试验数据行为,对于异常数据要充分分析产生的机理和原因。坚持一颗做科学研究的初心,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带领学生前往工程一线,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的各个环节与学生讨论,以培养团队师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为己任,并取得明显成效。

徐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试验模型

徐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安装传感器

来源:研究生新闻中心 蒋新政 图文:蒋频